《齐民要术》卷七有《造神曲并酒》篇、《白醪酒》篇、《笨曲并酒》篇和《法酒》篇)则专门论述了古代酿酒,这是目前所保留下来的唐朝以前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古代酿酒著述。由于气候、物产以及酒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酿酒始终分为两大区域,即北方酿酒与南方酿酒。在南北朝时代,随着南北政权的对峙,南北交流明显减少,酿酒的差异性也就更加突出。正因如此,《齐民要术》概述的酿酒技术和酝酿经验,也大都局限在了北方区域,对南方酿酒涉及较少。把原文摘录编辑,供大家参考。
图3引自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法家类-齐民要术,
https://www.bookinlife.net/book-179108-viewpic.htmlpage=1
3、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治曲必使表里、四畔、孔内,悉皆净削,然后细锉,令如枣、栗。曝便极干。一斗曲,用水二斗五升。
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时。春酒正月晦日收水为中时。春酒,河南地暖,二月作;河北地寒,三月作;大率用清明节前后耳。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取则用;其春酒及余月,皆须煮水为五沸汤,待冷浸曲,不然则动。十月初冻尚暖,未须茹瓮;十一月、十二月,须黍穰茹之。
浸曲,冬十日,春七日,侯曲发,气香沫起,便酿。隆冬寒厉,虽日茹瓮,曲汁犹冻,临下酿时,宜漉出冻凌,于釜中融之——取液而已,不得令热。凌液尽,还泻著瓮中,然后下黍,不尔则伤冷。假令瓮受五石米者,初下酿,止用米一石。淘米须极净,水清乃止。炊为,下著空瓮中,以釜中炊汤,及热沃之,令上水深一寸余便止。以盆合头。良久水尽, 极熟软,便于席上摊之使冷。贮汁于盆中,搦黍令破,泻著瓮中,复以酒杷搅之。每酘皆然。唯十一月、十二月天寒水冻,黍须人体暖下之;桑落、春酒,悉皆冷下。初冷下者,酘亦冷;初暖下者,酘亦暖;不得回易冷热相杂。次酘八斗,次酘七斗,皆须候曲强弱增减耳,亦无定数。
大率中分米:半前作沃,半后作再馏黍。纯作沃,酒便钝;再馏黍,酒便轻香:是以须中半耳。
冬酿六七酘,春作八九酘.冬欲温暖,春欲清凉。酘米太多则伤热,不能久。春以单布覆瓮,冬用荐盖之。冬,初下酿时,以炭火掷著瓮中,拔刀横于瓮上。酒熟乃去之。冬酿十五日熟,春酿十日熟。
至五月中,瓮别碗盛,于日中炙之,好者不动,恶者色变。色变者宜先饮,好者留过夏。但合醅停须臾便押出,还得与桑落时相接。地窖著酒,令酒土气,唯连檐草屋中居之为佳。瓦屋亦热。作曲、浸曲、炊、酿,一切悉用河水。无手力之家,乃用甘井水耳。
《淮南万毕术》曰:酒薄复厚,渍以莞浦。〔断浦渍酒中,有顷出之,酒则厚矣。〕
凡冬月酿酒,中冷不发者,以瓦瓶盛热汤,坚塞口,又于釜汤中煮瓶,令极热,引出,著酒瓮中,须臾即发。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