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双沟十七贴原文「唐人双钩十七帖」

huafeng1103 酒价格唐人双沟十七贴原文「唐人双钩十七帖」已关闭评论6字数 7457阅读模式

来禽馆是明代书法家邢侗读书处,位于山东省临邑县。1937年至1945年,因日军占用,遭到毁坏。1986年重建,称为邢侗纪念馆。邢侗在来禽馆习书著述,刻有《来禽馆帖》著名书法丛帖。

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邢侗主刻的书法丛帖《来禽馆帖》完工。丛帖以书圣王羲之书法为主,有《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堂帖》、《黄庭经》、《兰亭序》三本(即定武本、褚遂良本和赵子昂临本)。另有索靖的《出师颂》,赵子昂的《墨竹图》和邢侗手临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共计八帖。

《来禽馆帖》显世以后,立刻名扬天下,其中以《唐人双钩十七帖》最为著名,邢侗记道:吾家十七帖,竟树寰中赤帜。清王澍评道:来禽馆为天下《十七帖》第一,明十七帖之冠。

1612年,长子邢王瑞病故,邢侗哀伤过度,病四十日不愈病逝。来禽馆和碑帖由邢侗次子邢王称管存。

《来禽馆帖》与《来禽馆真迹》 明朝末年,中国书坛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法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邢侗与董其昌并称北邢南董。邢侗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书法被公认是四大书法家之首。邢侗还是一位文学家,与王稚登、冯时可、董其昌五人被誉为文学中兴五子,邢侗被推为盟主,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来禽馆帖》是邢侗主刻的一部著名书法从帖,内容以书圣王羲之书法为主。《来禽馆真迹》则是邢侗的晚年书札手迹,是明朝兵部尚书王洽主刻的一部书法碑帖,精选邢侗手迹,称瑞露馆刻《来禽馆真迹》。《来禽馆帖》与《来禽馆真迹》为弘扬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海内外的学者都给予较高评价。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变故,有人将《来禽馆帖》与《来禽馆真迹》混为一谈。民国十六年(1927)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词典》即称:邢侗…墨迹刻曰《来禽馆帖》。1990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史简编》仍承讹袭谬。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竟有十几种出版物相继出现了类似错误。今特写此文介绍邢侗《来禽馆帖》和《来禽馆真迹》的产生过程和影响,还历史本来面目。 一、邢侗仕宦和书法特点 邢侗,字子愿,号知吾,又号来禽济源山主。明嘉靖三十年(1551)生于山东临邑邢柳行村,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享年62岁。邢侗自幼聪慧,7岁能作擘窠书,14岁到济南泺源书院读书,18岁考中拔贡,20岁中举,24岁中进士,授南宫知县,30岁升监察御史,36岁升太仆寺少卿,官至四品。同年因不满朝政腐败,宦官弄权,三次上书辞官,三次上书辞官,归隐故里。 邢侗家资巨万,归隐后买下临邑城东南隅荒地,修建一个占地12亩6分的微型园林,取名泲园。内设犁邱、泲亭、鹅群榭、来禽馆等26景,景景配诗记述。他非常崇拜王羲之人品,酷爱《十七帖》,因此取《十七帖》中的来禽两字,给自己的读书处取名来禽馆。邢侗于此专心学习二王书法近30年,终成为一代文化名人。

明万历四十年(1612),邢侗受到痛失爱子的打击,大病四十天不愈,写下天高水长,学则如长,止则五峰,小圃未成,西汉书未烂尔的绝笔,自理衣襟,正容端坐而逝,享年62岁。 邢侗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杂文、诗词,所著的《来禽馆集》二十九卷,被收入清《四库全书》中,明朝人范景文认为:南方人知道邢侗,仅知道邢侗临池妙天下,至于其文章,很少见到。以前人们认为王右军、赵松雪以书法掩盖了文章,我以为邢侗也是如此。 邢侗一生,以书法艺术成就最高,他少年学习赵子昂、王宠,中年改学二王后取得重大成绩,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独特的地位。从邢侗传世的作品来看,以临写二王书法最多。明显地看出受到《十七帖》和《澄清堂帖》的影响较重。他以临写二王书法代替自己创作,临写作品受到社会的承认,明李维祯赞道:其临池染翰,宛然晋人手笔,上自宫禁,远及四夷君长,购得只字,宝为九鼎……。明周之士在《游鹤堂墨薮》中说:近代邢子愿,精研二王笔法,恒仿佛《十七帖》笔意,即其卷素所书,亦多述王帖,可谓极意临摩摹者矣……。

从以上书评中看出,邢侗临写作品得到众多专家的称赞和认可,更得到社会的承认,被海内外所珍藏,被誉为人书同贵,墨迹与黄金同价。万历皇帝见到邢侗字扇以后,击节称赞,令女史专学其书法。邢司马出使朝鲜国,有一李状元妻捎书信给邢侗,恨自己身为女子,不能到中国来拜邢侗为师。朱宗伯出使朝鲜时,从者携邢侗墨迹二幅,争购与黄金同价。邢侗花费近三十年时间学习临摹二王帖,并且用毕生的精力主刻了《来禽馆帖》,自称与右军书坐卧几三十年,始克入化。 邢侗从辞馆以后到去世,专心研究二王书法艺术,但传世的作品却相对较少。因此有人认为邢侗对后人的影响不及董其昌。但是,邢侗为官时以清正廉洁著称,为民时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著称,恰恰是董其昌等人所不及的。王玉池教授认为:邢侗对精化和纯化二王书法做出贡献,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来禽馆帖》的内容和影响 《来禽馆帖》以书圣王羲之书法为主,包括《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堂帖》、《黄庭经》、《兰亭序》三本(即定武本、褚遂良本和赵子昂本)。另有索靖《出师颂》、赵子昂《墨竹图》共八帖二十石。于明历二十八年(1600)完工。《邢氏家乘》将邢侗家藏刻石《墨竹图》边列入《来禽馆帖》。 邢侗万历十四年(1586)辞官,至万历二十八年刻毕《来禽馆帖》,用了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邢侗亲自手摹上石,重金聘请江南刻工名手吴尚端父子刻石,花费大半家产,以致家道中落。《来禽馆帖》显世以后,很快名扬天下,其中以《唐人双钩十七帖》和《澄清堂帖》最为著名。《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一直被人们称为煊赫著名帖、书中之龙。被誉为草书圭臬。《十七帖》墨本因受唐太宗李世民钟爱,随葬于昭陵,传世的刻本被世人奉为珍宝。刻本分两种,其中帖尾有敕字和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的称馆本。邢侗所刻就是馆本,是唐朝人双钩硬黄本。原硬黄本传至宋代因米芾割裂去跟人换画而缺了十六行。帖主人章子厚有跋说明此事。邢侗自己说:吾家《十七帖》,竟树寰中赤帜;此唐摹《十七帖》虚和闲适,若挹右军指腕,而对右军眉宇也。摹石出自余悬锥,丝发惟惬,盖近临晋人书,多圆熟伤肥,而此独骨肉匀亭,时露锋颖,骅骝足下起一点轻尘,不似四蹄雷雹,黄埃扑人也。并告诫后人道:后百余年,当以十千享之。余非狡狯言,物固自有值。 清朝王澍是著名学者,他看过百余本《十七帖》后评道:来禽馆为天下《十七帖》第一,来禽馆有明《十七帖》之冠。清梁献也说:《唐人双钩十七帖》明邢子愿刻于来禽馆中,无宋拓,得此本足矣……。 《唐人双钩十七帖》石刻现藏邢侗纪念馆中,保存完好,石尾刻有邢侗行书小字跋语:据章子厚跋,中间缺十六行,必为米元章割裂无疑。在尔时已珍重如此,况今日乎?吴中胡太守本,差与此同,而锋颖秀拔,不逮十分之五,余馆本更败下风矣。名帖传世,总有来历,根据帖尾的各种跋语,此帖流传情况一清二楚,北宋藏魏泰家,南宋藏陈与义家,一度流入台州市房务抵当库,明代藏吴廷家,邢侗上石来禽馆以后,又归王思廷家,后下落不明。《澄清堂帖》明中叶始显于世,万历十三年(1855),邢侗花费三十四千从停云馆购得,此帖卷数不明,宋元以前无人提起过它,清罗振玉说:董其昌得五卷。董其昌则说临邑邢少卿有二卷。经董其昌和邢侗的大力提倡和评价以后,《澄清堂帖》被誉为世间无第二本。 邢侗题:此帖传出鉴湖临本,销销环桀,寓于绵密之内,诸王氏拓刻尽在下风矣……。董其昌评道:观其姿态横出,宛如临池用笔。《阁帖》遂无复位次,非仙手不及也。 《澄清堂帖》石刻尾有邢侗好友王稚登跋:澄清堂帖初不知刻在何地,亦未详几卷,观其雕镂精好,纸墨光丽,当与甲秀戏鱼等帖雁行。邢使君子愿以三十千购之,重若珍贝……。高度评价了此帖。清罗振玉评道:明中叶以后始显于世,一时能书精鉴诸家若王弇州、董华亭、邢子愿、孙退谷等,惊为昭陵茧纸再出人间…… 1993年著名画家许麟庐先生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影印《澄清堂帖》赠给邢侗纪念馆。

据小万柳堂主人吴芝瑛称:此临邑邢太仆所藏澄清堂残帖也……。经过实际核对,小万柳堂本虽然有邢侗、刘重庆等人的印章,但内容却截然不同。王玉池先生认为:邢侗上石来禽馆的《澄清堂帖》是邢侗亲自精心选刻的。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席文天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流失到日本的小万柳堂《澄清堂帖》没有来禽馆《澄清堂帖》的内容。 万历三十八年(1610),邢侗手临细楷《西园雅集图记》由吴尚端手摩上石后人把它列入《来禽馆帖》。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进攻临邑城,邢侗次子邢王称率众护城遇难,同时遇难八百名壮士。泲园荒废,仅存来禽馆和犁邱两景。《来禽馆帖》传给邢侗第三子邢王蔼。直到邢氏十四世传人邢世祺,将《来禽馆帖》传给临邑县宿安街邢氏十七世传人邢文田保存。清朝历任临邑知县视《来禽馆帖》为至宝,前来宿安索求拓片,邢氏后人遵其祖训,不轻易示人,终使《来禽馆帖》保留下来。1937年,日寇侵华占领临邑以后,极力搜寻邢侗墨迹手札,邢文田将《来禽馆帖》藏入地下。解放以后,邢氏十九世传人邢银然将其垒入炕中。文革期间造反派破四旧,邢银然又将其埋入地下。1980年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石刻,经过宣传动员以后,邢侗后代深明大义,将《来禽馆帖》石刻献出,今全部收藏于邢侗纪念馆中。 《来禽馆帖》是邢侗弘扬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具体表现,忠实地保留和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目。影响也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学习继承大王书的人。《来禽馆帖》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其根本的原因是它对精化和纯化大王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来禽馆真迹》产生过程和影响 《来禽馆真迹》是邢侗去世以后,明朝兵部尚书王洽将邢侗的手迹上石。邢侗病逝后,海内外学者无不痛惜邢侗壮年辞世。在这种情况下,王洽为了纪念邢侗,广泛搜集了他的晚年书札墨迹,花费重金从江南聘请了名工刻手吴尚端上石,前后三易其刻,耗费6年的时间才完工。共七卷四十八石,以天、地、元、黄、宇、宙、洪分签标题,其中名人跋语一卷,千字文一卷,另五卷为邢侗晚年手迹。每卷的卷首都刻有王洽题名的来禽馆真迹和瑞露馆、王氏家藏两方印章,另有一卷刻有来禽馆真迹续刻七个字和王洽的两方印章。 《来禽馆真迹》显世以后,立刻引起海内外的重视,前来求帖的人络绎不绝,与邢侗齐名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跋:蔡忠蕙公书画锦记,每字书数字,择其合作者存之,名为百衲碑。邢太仆千文亦然,乃荟萃而成,即入石,谁知为碎金者,成翰墨林中一段奇事也。明朝东莱太守刘重庆跋:子愿先生文追汉魏,一字不轻下,书追钟王,一波不苟作……。王洽跋:邢子愿先生妙迹不胫而驰四裔…… 王洽是山东临邑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天启二年(1622)升太常寺少卿,因受魏忠贤陷害,辞官归里闲居,崇祯皇帝登基以后,诛杀魏忠贤余党,因边境战事紧急,提升王洽为兵部尚书。崇祯二年(1629),清兵攻打北京外围,举国震惊,廷臣以备御疏忽,弹劾王洽被逮入狱。崇祯三年王洽与袁崇焕一同遇害。王洽去世后,家境败落。此时,离邢侗去世整整相隔18年,王洽与邢侗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邢侗侄子为妻。王洽一直以晚辈身份对待邢侗,王洽刻瑞露馆《来禽馆真迹》时,曾得到邢侗女婿乐陵人史高先的资助。家境败落以后,他的后代将石刻当入临邑东关当铺中,后来没有能力再赎回,史高先到临邑岳丈家探亲,出资赎出带回乐陵,今存在乐陵市文化馆中。 《来禽馆真迹》产生以后,受到了董其昌、李维桢、黄克赞等人的大力推崇,其主要原因是它体现了邢侗后半生矢志学习二王书法的硕果。历史上曾有人指责邢侗主张复古,思想保守,这是非常不公正的。邢侗经过几十年努力学习二王书法以后,感觉二王的书法作品已经达到巅峰,是思想和心灵自然天成的渲泄,后人无法超越。所以邢侗才矢志不渝地学习二王书法,这恰恰也是邢侗书法受到世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瑞露馆《来禽馆真迹》大多数是邢侗写给朋友的书信,时间也大多数是在万历三十年(1602)以后写的,是邢侗50岁以后的作品。此时的邢侗书法已经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作品笔式流动,俊拔刚断,有纵横排荡、千军万马奔腾之势,基本代表了邢侗特有的书法风格。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王洽主刻的《来禽馆真迹》是在邢侗儿子邢王称协助下完成的。邢侗在万历四十年突然去世后,遗留下大量的手稿信札,邢王称经过多年的整理以后在李维桢、史高先的帮助下印刷出版,名曰《来禽馆集》,共分二十九卷。王洽为了刻好《来禽馆真迹》,曾广泛的搜求邢侗的信札手稿,因此得到过邢王称的帮助。为了答谢邢王称,王洽多次请邢王称去看,征求邢王称的意见,后来,又请邢王称写了跋语刻在帖尾。因此,王洽主刻的《来禽馆真迹》不但有较高的书法研究价值,而且还是后人研究邢侗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

总之,《来禽馆帖》与《来禽馆真迹》显世以后,世人给予较高的评价,可以说是继承二王书法的两部特点鲜明的碑帖,四百多年以来,两部碑帖一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无疑应归功于它本身的质量,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对精化和继承二王书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佚名)

北京故宫藏《宋拓澄清堂帖·卷二》(邢侗旧藏本)

北京故宫藏《宋拓澄清堂帖·卷二》(邢侗旧藏本)

《澄清堂帖》是一部南宋人排辑卷数、汇次上石的丛帖,不知刻于何地,卷次不詳,亦未見全本存世。此帖刊刻之初声明不显,南宋直至明代中期有关论述刻帖的著录中均未提到,直到明后期才显现于世,逐渐为学者认知,多有评论。此帖气骨甚清,生动之致,异于常刻。此帖为故宫博物院现存邢侗旧藏《澄清堂帖》三册,宋拓残本。这三册宋拓《澄清堂帖》自被邢侗收藏后,彰显于世,为历代鉴定家看重,因此帖后题跋、观款甚多。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县(今山东)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

邢侗博采众长,遍临魏、唐、宋诸大家,其临池之美,以钟、索、二王为主,尤好右军书,而得右军神髓。他自己说:与右军书坐卧几三十年,始克入化。明周之士《游鹤堂墨薮》说:近代邢子愿书,精研二王,笔法恒仿佛《十七贴》笔意;即其卷素所书,迹多述王帖,可谓极意临摹者矣。宋、齐而下,书法衰飒,魏晋风轨扫地者,已非旦夕之故,乃公(侗)独裒然辟除陋习,追迹逸少,无论其精旨谓何,即其矢志,则已超人一等矣。 邢侗行草、篆隶,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当时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邢,又与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传世书迹有《临王羲之帖》、《论书册》、《古诗卷》、《临晋人帖》等。除故宫博物院外,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书迹。

邢侗的书法成就,为社会所公认。特别其行书为海内外所诊。万历令内竖以邢侗字扇进览,为击节称赏,命女史学其书,遂置以图记。邢司马玠至高丽,有李状元妻,托致书子愿,愿为弟子,自恨身为女子,不能入中国。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邢书二幅,购之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多住些天,买到邢书才去。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迹。除故宫博物院外,上海、长春、四川、湖北等博物馆皆有存迹;台湾博物馆存其书作六帧,存其妹慈静《莲瓣观音图》一帧。可惜在他的故乡临邑,历经风雨、兵燹,邢侗纪念馆仅存其墨迹中堂一幅。

邢侗晚岁写出自己特色之作,多为信札,流传不广,故社会影响不大;加之身处穷乡僻壤,又不多同外界接触,故其影响远不如其他书家。然明四家邢、张、米、董,从书艺气象上看,其他三家皆不逮也。清道光临邑县令、闽南莫树椿为来禽馆撰邢侗在晚明书法家中,是个独特的类型,因为其对书法的见解和坚持的路子不同。然而他取得了成功。世评为:宗法二王,深得右军神髓;兼功诸体,以行草见长。

邢侗的学书历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据他自述,7岁能作擘窠书,13岁作雅宜(王宠)楷书,也学赵孟頫。对赵书是有保留的,他是避其短而取其长,着眼其正行功力,极尽无加上。只在行楷上打下基础,还是池水未墨时期。第二个时期,各流派、各字体兼收并蓄,虞世南、褚遂良、米芾、怀素多方吸收,并转而以二王为主攻对象。随着进学入京,广交天下,眼界大阔,为御史;按三吴,得《澄清堂帖》和《十七帖》硬黄珍本。辞官后勒石来禽馆,复先后刻王书六种,临习不辍。在临习王书中,发现右军草书是由章草过来,于是他多方搜罗章书,并上石《出师颂》。对此帖的跋中说:章法余自饶为之,但无百日功耳。明春欲移居西斋,发一勇猛志,当令柳叶画墨也。足见他于章书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上海博物馆存其章草书拓片,见其功深。他自己说:于右军书,坐卧几三十年,始克入化。四川博物馆所藏临王四轴,相当这个时期之作;邢侗纪念馆存《行书刻石》二十二大字,字大约12厘米,行笔痛快淋漓,转折圆浑雄健,也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第三个时期,是在他晚末数年,所谓晚造元微,老笔纷披,物我两忘,奕奕自造时期。《东阿尊师于文定公碑》为代表。另,所留多信札,邑人兵部王洽所刻《瑞露馆》帖,存其风貌。手札墨迹,有给友人赵梦白书札四十通,与王洽所刻为同一时期所书,现由长春博物馆收藏。王洽在跋语中说;先生壮岁临二王,肖其形神,海内传之;末年取精愈多,运笔愈化,而无意中天趣淋漓,满楮生动,人巧天工,可谓各臻其至,亦各极其趣者也。

邢侗的书艺成就,一时为海内外注目,上自君主(皇上令内竖以邢侗字扇进览,为击节称赏),远至四夷,购得尺幅,宝为九鼎。朱宗伯出使朝鲜,适携邢书二幅,购之以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少留,买邢书去。邢侗花了几十年工夫,力攻书法,其立意就不凡:正如在文学上他提倡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力主复古,是为了挽救当时台阁体的颓风;书法上他坚持二王也有针对性,正如周之士在《游鹤堂墨薮》中所说:宋齐而下,书法衰飒,晋魏风骨扫地者已非旦夕之故,乃公(邢侗)独裒然辟除陋习,追迹逸少,无论其精旨谓何,即其矢志,则已超人一等矣。邢侗毕生临王书,刻王帖,在净化和精化王书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邢侗在弘扬王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惨淡经营,亲自遴选、钩摹,又请苏州名手吴应祈父子精刻,集刻了《来禽馆帖》。自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刻了七个分帖:《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堂帖》、《兰亭序》三本(定武本、褚河南本和赵孟頫临本)、《黄庭经》、《出师颂》,至万历三十八年又续刻了他手临细楷《西园雅集图记》,成为传世著名丛帖之一。尤其《十七帖》和《澄清堂帖》声价尤高。

《宋拓澄清堂帖》(清代罗振玉旧藏)

huafeng1103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3日 19:22: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iujiu.com/jiage/1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