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四川泸州6 90年的泸州

huafeng1103 酒价格八十年代的四川泸州6 90年的泸州已关闭评论3字数 1510阅读模式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我是泸州地方人文学者(学习及传播推广者的简称)江阳沽酒客。

泸州这座城市,挖掘老照片的事情,真的不好办,因为当年不管是清末还是民国时期,除了少数洋人来四川传教留下的记录外,本地人基本上很少有意识,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也有人开始拿起相机记录泸州,但是依然是非常稀缺。

沽酒客知道一些照片其实并不在国内,反而在异国他乡有所留存,这虽然是好消息,但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很多照片要价非常高,有的一张就需要3000元,假如,我是个有钱人,倒是可以购买回来。可惜捉襟见肘的,惭愧。

好在俊熙贤弟与我分享了一些翻拍图片,清晰度差了一点,聊胜于无,而且也简单做了一点修复,还是技术有限,即便如此,也非常难得,今天跟大家分享六张,应该是第一次,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张我给它取名叫做长江边坐在坟头上的孩子,你仔细看,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左右,个人猜测是小河街(欢迎各位讨论),这一片地是坟地,但是应该不是乱葬岗或者棺山之类,因为能看到坟头上有墓碑。而且诡异的是坟头上居然坐着一个玩耍的小孩子,似乎并不害怕,看来过去的人也是百无禁忌。不知道这个小孩子如今是否健在,恐怕也是九十岁左右了吧。

接下来的三张照片都是现在的钟鼓楼花园路,这里以前是体育场,在民国时期,这里就是泸州的广场和公园,这个地方也被改建成为了体育场,根据字来辨认应该是新运会场。

绿化做得也不错。可惜下面这张是被日军轰炸后的钟鼓楼,钟楼的钟已经坏了还没有维修,挂着民国时期的徽章标志。也算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下面这张则是民国时期的泸州白塔,看起来非常的古朴,比今天维护过的感觉更有味道。泸州白塔又叫泸州报恩塔,据说是南宋年间一个叫冯楫的泸州地方官员修建的,传说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也教化泸州人民要有孝道。

但是,个人感觉这个传说有些牵强,冯楫这个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如果你了解他个人的历史,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他建造白塔不止泸州一处,修建大佛也有过,都是自己出现,发觉这个人的钱都花在这上面去了。

冯楫,字济川,自号不动居士,四川遂宁人。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冯楫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中进士。绍兴十三年(1143年)九月为泸南沿边安抚使知泸州(治今四川泸州市)。宣和二年,诏泸州守臣带潼川府、夔州路兵马都钤辖、泸南沿边路兵马都钤辖、泸南沿边安抚使。绍兴十九年(1149年)二月,升敷文阁直学士(从三品)。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六月二十九日,该月朔日为甲子敷文阁直学士知泸州冯楫卒。

冯楫晚年信仰甚笃,对佛教事业鞠躬尽瘁。冯楫是宋朝的高级官员,又是佛教的虔诚居士,一生中积极参加佛事活动。此外,不惜捐巨资修建庙塔、刻像、刻碑、为佛饰金。他除给潼南大佛捐资镀金外,还在泸州捐资修建泸州报恩塔。冯楫在泸州任上近八年,对大足的佛教活动给予很大的支持:捐资修建了白塔一层,捐刻塔内一层的全堂造像,在妙高山做过佛事活动。

而且,当年泸州不叫白塔也不叫报恩塔,而是叫北塔。泸州人读成白塔,我个人猜测,是泸州话白和北不分造成的。至于报恩之说,虽然孝道值得推崇,但是为自己的母亲干这个事情,在那个年代,即便是高官都要慎重,恐怕乌纱帽不保。何况不如把钱用于地方建设,比这样沽名钓誉好得多。

所以唯一靠谱的解释就是他因为信仰而建造罢了。当然如今,泸州人更乐意相信报恩塔这个故事。

最后这个是忠山顶上忠山牌坊,也是泸县县政府所在地,这也是填补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泸州为泸县时期,县政府办公地点在哪里的空白,很多人不相信在忠山上,如今有了这些照片,看来也解开了谜题了。

huafeng1103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5月17日 17:12: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iujiu.com/jiage/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