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烧纸,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它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我们上坟烧纸是为了寄托哀思,是活着的人可以为死去的人做得一件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每逢清明节,不论工作有多忙,总会抽出时间去先人的坟上磕头烧纸,顺便说一些祈祷和保佑的话,烧纸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的祭祀方式之一,也是我们的文化符号。如果强制禁止烧纸钱,可能会引起民众不满和抵触。

3月31日,哈尔滨民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坚决禁止焚烧冥纸冥币,可是老百姓不买账,当烧还是烧。年年发,年年是一纸空文,这样的通知有何意义?

移风易俗,不宜太激进!网友表示,现在用花寄托哀思,就是崇洋媚外。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寄托哀思的方式,那就是在祖先坟前磕头,烧香,焚烧冥纸冥币,让祖先在地府过得舒服一些,不至于挨饿受冻,受人欺负!


我非常认同网友的话,坟前烧纸,摆放祭品,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中国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认为冥界也需要花钱,所以人死之后,在随葬品中都放有钱币。先秦时候,随葬品都是真正的货币,可是这样一来,发现既不安全又是一种浪费。因为随葬品中放有真币,会引起盗墓人的觊觎。
后来因为害怕真币被盗,又不能不放货币,于是就用假币替代,这些假币与真币的外形非常的相似,以假乱真,这就是现代纸币的前身。仿制品虽然造价低廉,但是程序繁琐,后来被淘汰,到魏晋时候,出现了纸质的“瘗钱”。
祭祀时烧纸成为必要的流程,唐宋诗词中多次提到这种祭祀的现象。
哈尔滨禁止焚烧冥纸冥币的做法,显然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因为这与传统文化相违背,清明节上坟烧纸,是植根于中华民族骨髓中的情结。
我认为,哈尔滨禁止焚烧纸币的做法既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如“变堵为疏”。

清明节不让焚烧冥纸冥币,其原因无非有两个:
一是防火。
这个事儿好解决,可以设置合理的地方集中焚烧纸钱,大家把先人的姓名写在纸币上,让自己的先人按照纸币上的名字去捡就可以了。既解决了不然焚烧纸钱的问题,又解决了因焚烧纸钱带来的森林火灾。
二是环保。
至于环保,我觉得就是小题大做。空气污染,就是因为清明节烧纸引起的吗?清明节不烧纸,空气就能好转?我看不见得。

任何管理,都是以疏为主,如果只是用“堵”的方式显得简单粗暴,特别是涉及到传统文化,一味围追堵截,伤了民众感情,也为难了基层执法人员,最终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