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排行榜天梯图(核显680m相当于什么显卡)

huafeng1103 好资讯显卡排行榜天梯图(核显680m相当于什么显卡)已关闭评论209字数 8518阅读模式

今年 AMD 发布了的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集成显卡由沿用多年的 Vega 大踏步升级到了 RNDA 2 架构,GPU 性能有了接近翻倍的提升。对于 1L 以内的小主机,体积和散热的限制暂时不太可能放的下独立显卡,因此很多小主机玩家都对6000系列机器,抱有非常高的兴趣和期望。

▼AMD 官方 6000-U 系列 VS 5000-U 系列 GPU 性能对比(11款游戏平均)

这次拿到了首批上市的零刻 GTR6,采用了 AMD R9-6900HX 处理器,在 1L 以内的迷你主机市场属于性能拉满的配置。考虑到网络上关于 6900HX,尤其是采用它的迷你主机并没有深度的测试,这次的评测内容相对会比较多一些,文章长度较长(全文约6000字,建议先收藏再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应章节进行阅读。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AMD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浅析零刻 GTR6 开箱性能与游戏测试零刻 GTR6 拆解与分析

▼采用2022年新设计风格的零刻 GTR6

AMD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浅析

AMD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平台代号为Rembrandt(伦勃朗),采用 TSMC(台积电)6nm FinFET 工艺,CPU 部分架构由5000系列的 Zen3 升级为 Zen3+。GPU 则一改沿用多年的 Vega 架构,升级为 RX6000 系列相同的 RNDA 2 架构,最高提供 12CU 的核显配置。

虽然 Zen3+ 的架构和 Zen3 系列字面变化不大,但更先进的工艺、16MB 大 L3,CPU 核心能效部分相比 Zen3 还是有一些提升的。相比变化不大的 CPU 核心,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其他的部分都有相当大的改进:

GPU 由 Vega 升级到了 RNDA 2、内置 2MB L2 Cache、最高 8CU 提升至最高 12CU——核显性能大幅提升PCIe 4.0——外围连接速度提升128bit DDR5 内存控制器——支持 DDR5 5200MT/s 或 LPDDR5 6400MT/s——内存带宽提升USB 4.0 支持——对标 Intel 雷电接口的带宽、支持外接 GPU 扩展坞等RX6000 系列同款编码单元——编解码性能提升第四代显示器控制器——支持 DP2.0、HDMI 2.1 FRL,最高四屏输出

这其中对玩家而言最直观的变化,应该就是全新的 RNDA 2 架构核显,AMD 也一改以往简单的 Vega 核显的命名,将全新的6000系列移动端核心显卡命名为 RADEON 660(6CU) / 680M(12CU)。在 6nm FinFET 制程下,RNDA 2 架构 GPU 最高频率达到2.5Ghz,DDR5 和 LPDDR5 的引入,也让内存带宽部分提升了50%。

核显架构和内存带宽的双重提升下,6000系列核显的游戏性能相比前代提升了100%,1080P 下已经足以应付一些 3A 游戏。

最后介绍一下零刻 GTR6 采用的 CPU——Ryzen9 6900HX,8核心16线程 45W TDP(基频 3.3Ghz、最大加速时钟频率4.9Ghz,4MB L2 + 16MB L3 Cache),搭载 680M 核显(12CU 频率2.4Ghz),在系列中定位仅略低于最大加速时钟频更高的 R9-6980HX/HS。

零刻 GTR6 开箱

零刻的产品线划分相对比较清晰:

GT 系列定位最高,附加功能较多(例如指纹识别,多视频输出)覆盖行业用户、高性能追求SE 系列定位主流用户EQ 系列定位入门,简单的窗口机或是播放器尾缀 Pro 则为对应系列的升级/加强版系列结尾 R 对应 AMD,I 则对应 Intel系列数字部分则对应代数(GTR6 对应 AMD 6000系列处理器,SEi 12 则对应 Intel 12代处理器)尺寸方面 GTR 系列为0.87L,SER/SEi/EQ 系列目前都为0.6L 左右

比如最新的 GTR6,GT 为系列代号,R 对应 AMD,6则对应第六代。包装方面零刻今年新品有比较大的变化,GTR6 自然也是采用了新包装,拟物芯片风格的8 Core + 8K 用来代表产品的8核心处理器,并且支持连接 8K 屏幕。

配置方面 CPU 为 AMD Ryzen9 6900HX,内存+存储分为0+0(准系统)和 32GB(DDR5-4800)+500GB(PCIe 4.0 SSD)两种,自带硬盘的版本出厂预装 Win11 专业版,目前官方售价分别为3085/4598。网络连接部分支持 2.5G LAN,WiFi 6E(1.2Gbps)以及蓝牙5.2,电源部分配置为19V6.32A(120W) DC 电源,据说明年会升级为体积更小的 DC GaN 电源。

顶盖部分采用了可替换的透气包布设计,目前有网格黑、深黑色、中国红三种,设计上自持自行更换。未来如果支持个性化定制的话,每台机器都可以有不同的顶盖设计,当然如果能够有自定义灯条/LOGO 灯就更好了。

顶盖的右下角是指纹识别键(同时集成了电源键功能),按键旁边则是零刻新的中国风 LOGO,整机采用金属机身,尺寸 168 x 120 x 43mm(0.87L),边缘部分采用金属亮面切割。

▼侧面进风口开孔位置,搭配 GTR LOGO

体积方面零刻 GTR6 接近 0.9L,接口方面自然比 0.6L 机型更加富裕,背面依次为 DC 电源接口、2.5G LAN*1、HDMI 2.1*4(支持8K60Hz)、USB3.0*2 以及 USB2.0*2。视频接口方面配置了4个 HDMI,没有配置 DP 或是 USB4.0/全功能 USB Type-C,在搭配性上有一定限制(比如多设备用户显示器有 DP 接口,但 HDMI 接口被其他设备占用)。

关于这一点我专门咨询了零刻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反馈这样设计基于如下的考虑:

GTR6 主要面向高端/行业用户,很多用户需要支持4屏全部采用 HDMI 接口线材统一,同时也更适合搭配 4K 会议屏/电视/广告屏(这些设备很多只有 HDMI)如果采用 HDMI + DP + USB4.0/全功能 USB Type-C,用户可能需要额外购买转接器,增加成本的同时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4K HDMI 线材长度更长,方便用户走线

▼四屏应该是很多行业用户喜欢的配置,可以同时显示四个桌面

▼正面自左至右,依次为电源键、CMOS 清除键、USB3.0、USB Type-C、耳机孔

底面依旧为左右防滑垫,起到垫高和防滑的作用

▼透气包布顶盖,中央位置留有进气孔

▼配件部分为挂架、1长1短2根 8K HDMI 线,电源部分依旧来自于航嘉,19V6.32A(120W)。

零刻 GTR6 拆解与分析

关于迷你主机的定义,其实很多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有的用户认为迷你主机,完美的避开了笔记本的便携和台式机的高性能有的用户则认为,它获得了笔记本的低功耗、以及更小的尺寸,同时获得了接近台式机的接口数量和扩展性

其实以 GTR6 这样的机器而言,它采用 45W 的 HX 系列标压处理器,45W 的 TDP 可能相对于高端桌面 U(尤其是核心数量更多的旗舰 U)+独显会有差距。但是如果考虑类似的价位,和 AMD 桌面端的 5700G 作对比,其实迷你主机性能方面并不弱。CPU 5700G 由于更高的 TDP CPU 方面略强于 6900HX,GPU 方面 R9-6900HX 则强出不少,虽然装机成本可能会略高一些,但是性能不打折的同时更加安静,在更小的体积上获得了接近台式机的扩展性。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身边喜欢小主机的玩家越来越多,小主机的品牌其实也越来越多。在网上对比这类机器的时候,如果简单的只去看配置与跑分,会忽略一台 PC 最基本的点——做工与稳定性。这也是我一直坚持拆机,花很多篇幅在拆解与芯片介绍的原因——好的设计与用料是看得见的,反之亦然。

零刻 GTR6 拆机

卸下底部的四颗螺丝,打开后盖就可以看到零刻今年新的双面散热设计,在 SSD、RAM 侧面配置有独立散热风扇。并且这块底板左侧采用金属嵌入工艺,通过导热硅胶和 SSD 直接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 SSD 的散热效率。

▼零刻 GTR6 爆炸图,相比传统的单面风扇散热,在 SSD、内存一侧增加了独立的散热风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拆卸底壳螺丝后,就可以取下散热风扇底壳了,这里要注意风扇通过排线连接主板,取下时不要过度拉扯(避免扯断 Cable)。底壳金属散热片下方放置硅胶散热垫,风扇部分为 5V0.24A(1.2W),对于降低 SSD 温度还是很有用的,具体的散热效果在后面 SSD 连续读写测试部分。

主板部分依旧采用了更具质感的黑色 PCB,上下部分为输入输出接口,中央左侧为两个 M.2 SSD(PCIe 4.0*1 + SATA*1)接口和无线网卡接口,右侧则为2根 DDR5 内存插槽。32GB+500GB 版本出厂采用2根 16GB 英睿达 DDR5-4800,SSD 部分则是来自金士顿的高端 PCIe 4.0 SSD KC3000 500GB,第二根 M.2 插槽通过 PCIe 转接为 SATA 协议,如果能够同时支持 PCIe 协议就更好了。

镁光旗下英睿达内存,DDR5-4800,由于 DDR5 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内置了 PMIC(电源芯片)和 RCD(Registered Clock Driver),相比传统 DDR4 内存元器件会更多一些。

另外 DDR5 单条内存还支持双 Bank,传统意义上的双通道内存(两条内存组双通道),在 DDR5 时代严格来说称之为四通道(1条内存2个通道,2条内存一共4通道)/4x1R 了。

▼金士顿 KC3000 PCIe 4.0 SSD

取下 SSD,可以看到下方来自 Intel 的 S1183L71 网卡芯片,支持 2.5G 有线 LAN。

▼无线网卡部分则是最近 AMD 平台常见的 RZ608(MT7921K),支持 WiFi 6E,5G 速率 1.2Gbps

▼主板部件规整,CPU 背面供电部分放置了四颗聚合物电容

取下固定主板的四颗螺丝,就可以取出整个主板了,可以看到为了压制 R9-6900HX,采用了大体积风扇+大面积铜散热器,对应供电部分也放置了单独的散热鳍片。

▼散热片数量应该是132片,对应出风口位置有黑化处理

取下风扇可以看到采用双热管,右侧并排放置了6颗 MOS 管,对应电感搭配散热硅胶都在散热片覆盖下。

▼声卡芯片自于 REALTEK,型号 ALC 269

USB 主控芯片来自于祥硕(ASMEDIA),型号为 ASM3142,支持 USB3.1 Gen2 速率 10Gbps。旁边还有一颗来自谱瑞科技(Parade)的 PS8419,HDMI 2.1 12Gbps Jitter Cleaning Repeater/Retimer,官网介绍是用来提高 HDMI2.1(12Gbps FRL & 6Gbps TMDS)信号质量的芯片。

另外一侧也同样有一颗 PS8419,应该是四个 8K HDMI 接口都配置了这颗芯片,来提升信号传输质量。

▼PS8419 官网介绍

▼热管下方还可以看到2颗来自罗姆(ROHM)的 HP8K24 N-N Chanel MOSFET

整体拆机来说,GTR6 的布件、做工还是值得肯定的,主要器件方面基本也来自于业界大厂。尤其是对于 HDMI2.1 接口,不惜成本全部配置了单独的 Jitter Cleaning 芯片,这对于信号传输质量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性能与游戏测试

考虑到如果单纯只列举跑分,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方便看出差异,也无法横向比较产品是否有升级的意义。这次性能与游戏测试部分,考虑到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基于如下问题进行了测试:

Ryzen9 6900HX VS Ryzen9 5900HX 跑分与游戏对比1080P 3A 游戏&网游测试不同分辨率、画质、AMD RSR(基于古墓丽影暗影)GTR6 基准性能测试

Ryzen9 6900HX VS Ryzen9 5900HX 跑分与游戏对比

首先内存带宽对比,GTR6(R9-6900HX)搭配 DDR5-4800,R9-5900HX 则搭配 DDR4-3200,使用 AIDA64 测试内存读写以及延迟。由于 DDR5 高带宽的优势,内存读取方面 R9-6900HX 领先10%,写入部分更是领先32%,复制部分则领先采 DDR4-3200 内存的 R9-5900HX 21%。在对内存带宽敏感的应用中,R9-6900HX 的性能表现是明显优于 5900HX 的。

而在很多人担心的内存延迟方面,搭配 DDR5-4800 的 GTR6 延迟也仅88.2ns,虽然相比 DDR4-3200 的80.1ns 延迟略大,但是低于 100ns 的延迟对于性能方面是没有明显影响的。

核显部分 R9-6900HX 12CU+RDNA 2 架构,对比 R9-5900HX 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实测 Time Spy 得分2339、Fire Strike 得分6742,相比 R9-5900HX 分别提升了67%和55%。GPU 部分已经远远甩开了 Vega 核显,性能水平已经非常接近桌面端的 GTX1050Ti,有了 Radeon 680M 核显,GTX1050Ti 以下的核显可以彻底淘汰了。

更接近真实游戏的 FFXV Benchmark 中,6900HX 领先幅度也与 3DMark 类似,相比 5900HX 提高了55%左右,GPU 性能提升幅度还是很客观的。

实际游戏中,采用 RDNA 2 架构的 R9 6900HX ,表现也明显强于 GCN 架构的 5900HX。在刺客信条奥德赛(1080P)、古墓丽影暗影(1080P),这些对 GPU 要求较高的 3A 游戏中, R9 6900HX 平均帧率都领先45%~65%,从30帧勉强游戏的帧率提高到50~60帧的水准。而 LOL 这些网游,由于对 GPU 需求并不是太高,4K 最高画质下 R9 6900HX 也领先 5900HX 大约10%以上。

1080P 3A 游戏&网游测试

在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发布会上,AMD 给它贴了一个满足 1080P 3A 游戏的标签,这里也就测试了一些常见的 3A 游戏,看看 1L 以内的小主机能否实现 3A 自由。

测试游戏统一使用 1080P 分辨率,实测刺客信条奥德赛45帧、古墓丽影暗影56帧,优化良好的地平线5更是轻松跑到了75.9帧,如果提到画质选项到中画质,地平线5依旧可以达到58.4帧。相对更吃性能的战神4目前实测帧率为30帧,不过战神这类游戏在主机上同样也是30帧,还是可以流畅运行游戏的,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帧率,也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开启 RSR 来获得帧率与画面的平衡。射击游戏彩虹六号围攻对 FPS 需求较高,R9 6900HX 也轻松跑到了121.4帧,搭配 120/144/165Hz 1080P 高刷显示器也是很合适的,而前段时间大火的老头环(艾尔登法环)帧率也在42帧,用 6900HX 应付主流 3A 1080P 确实是没有问题的。

▼刺客信条奥德赛

▼古墓丽影暗影

▼地平线5低画质

▼地平线5中画质

▼战神4

▼彩虹6号围攻

▼艾尔登法环

网游方面压力其实就更小了,4K 画质下 LOL 可以轻松跑到114帧,而 1080P 最高画质下原神也可以跑到平均54帧,不只是流畅原神而是高画质畅玩了。

▼原神 1080P 高画质

▼4K 最高画质 LOL

今年是世界杯年,足球游戏相对也是比较火爆,不过考虑 FIFA 基本是年年小修小补,我这边几年也没有更新新版的 FIFA。基于寒霜3引擎的 FIFA19 优化还是很不错的,在 1080P 极高画质 + 4xMSAA 抗锯齿 + DX11.0 API 下,游戏平均帧率达到了90FPS,在小主机上高画质踢踢球也是 OK 的。

▼FIFA19 平均帧率90帧,中间偶尔出现的20帧率为角球/任意球等动画过度限制,游戏整体是非常流畅的

不同分辨率、画质、AMD RSR(基于古墓丽影暗影)

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采用的 RNDA 2 架构,不止在性能上远胜前代 GCN,同时也将 RSR (Readon Super Resolution)带到了 680M 集显当中。利用超分辨率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渲染分辨率来提高帧率,另外一方面则可以挑战更高的分辨率(例如以 4K 分辨率运行游戏)。

这里以古墓丽影暗影为例,R9 6900HX 在 1080P 最低画质下可以以56帧运行,当提高到低画质时依旧可以录得48帧,进一步提高到中等/高画质则会降低到37/35帧。而如果选择 4K 分辨率,即使最低画质下则只能跑到20帧,无法流畅运行游戏。

而开启 RSR 之后,使用 1440P 分辨率渲染,RSR 到 4K 的帧率依然有30帧,而如果以 1080P 分辨率渲染,RSR 4K 依旧可以保持流畅的55帧。合理的利用 AMD 的 RSR 技术,集成显卡也可以以 4K 分辨率运行很多的 3A 大作。

GTR6 基准性能测试

和前代平台对比、游戏对标、不同分辨率+RSR 比较完之后,相信大家对 R9-6900HX 的性能表现应该已经比较清楚了,最后的部分还是惯例将跑分数据汇总,方便大家和自己手头的设备做比较。同时像是 GTR6 采用的 PCIe 4.0 SSD,散热和噪音控制,也都放在基础性能测试展开。

首先是代表综合性能的 PCMark,实测 GTR6 得分6603,8核心16线程 Zen3+ CPU 应付日常办公早已是戳戳有余。CrossMark 总得分也达到了1679,生产率部分得分1672、创造性部分得分1698,反应能力部分得分1640。

在有娱乐大师中,整机性能也达到了110万分,以集成显卡就击败了全国84%的用户。

3DMark 跑分部分,Time Spy 得分2620,其中 GPU 得分2239、CPU 得分8250。3DMark Fire Strike 总分6215,其中 GPU 得分6742,Physics 得分21908,Combind 得分2336。

wPrime 部分 32M 计算共耗时8.107s,1024M 计算耗时 255.059s,Fritz Chess Benchmark 16线程下每秒可以计算29421千步。

▼AIDA 64 内存读写测试,DDR5 4800 带宽已经远超主流的 DDR4 4000

这次 GTR6 标配的这块金士顿 KC3000 SSD,也属于顶级的读写水平,实测顺序读取速度7010.75MB/s,顺序写入也高达3917.71MB/s,4K 部分随机读取也达到了684.26MB/s、随机写入382.62MB/s。

得益于零刻的 SSD/内存散热设计,这块 PCIe4.0 SSD 虽然性能强悍,但是温度却控制在非常好的水平。日常待机温度仅30度,而在 ATTO 3轮连续读写测试之下,SSD 最高温度也仅38度,实在是非常的清凉。

▼连续读写测试

▼日常待机

解码性能

AMD GPU 的解码单元一直相对落后于 Intel,不过这次 6900HX 升级到 RDNA 2 架构后,解码单元也进化到了 RX6000 系列相同的规格,全面支持 HEVC/VP6/AV1 SD~8K 的编解码。

实测 B 站 4K 视频+开启弹幕的情况下,CPU 占用率也仅10%,本地视频播放部分 4K170M、8K HDR、4K 原盘也都可以硬解。

▼8K HDR 解码

▼4K 170M 解码

▼4K 蓝光 Ironman X265 10bit

噪音与温控

室温15度环境下,轻载噪音为46.8分贝,20cm 人位分贝为38.8分别,基本与环境背景噪音相当,静音方面表现依旧优秀。

Furmark CPU+GPU 双烤30min,CPU 温度稳定在61.6度,最高温度67.6度。满载时风扇转速明显提高,实测风扇噪音在50.1分贝,人位噪音仅46.6分贝。

结语

锐龙6000系列移动版,是近2年来 AMD 平台的一次大升级,GPU 架构由 GCN 升级到 RDNA 2,辅以更多的 CU 单元让 GPU 性能取得近乎翻倍的提升。DDR5、PCIe 4.0、新的编解码单元,让6000系列的性能水桶全面提高,相比5000系列属于大幅变革的一代。对用户而言,这其中最明显的提升相信还是 GPU 部分,核显迷你主机也拥有了 1080P 3A 自由,常见的网游画质、分辨率、帧率设定也基本可以一次拉到顶。

作为首批开售 R9 6900HX 主机,零刻 GTR6 的做工、硬件用料都相当不错,细节部分本文拆机部分已经有很详细的叙述,相信看完拆机图后大家也都会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回到机器本身,3085/4598相比上一代 GTR5 差距并不算大,如果不追求 32GB 内存,两条拆机 DDR5-4800 内存仅需200左右,加上500元左右的 SSD,准系统版本搭配整机的价格也仅3700 ~ 3800(3085 + 200 + 500),性价比方面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追求到手即用,32GB+500GB 版本虽然看起来比 DIY 略高,但其实考虑 32GB 英睿达 DDR5 内存条套装就在900左右,加上 SSD 和 Win11 专业版系统的价格也是很合理的。选择准系统 DIY,还是到手即用的版本,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台机器也并非完美,或者说任何迷你主机都会有一些遗憾,在有限的体积下对接口、扩展性总会有些取舍。GTR6 的取舍点主要有3个:

(为了散热/稳定性/更好的性能释放)放弃了2.5英寸盘位选择了 M.2 SATA SSD 盘位4个 8K 视频接口全部为 HDMI没有 USB4.0 接口

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第一点其实看起来比较难接受(但可以通过入手大容量 SSD 一步到位解决),第二点考虑使用环境并不算太大的问题。如果对硬盘容量有较大的需求,个人觉得可以直接选择准系统版本,一根大容量 SSD 一步到位即可。而对于 USB4.0 或是第二个 SATA 2.5英寸盘位有需求的用户,也可以考虑零刻的 SER6 Pro——采用 R7 6800H 处理器,虽然极限性能不如 GTR6,但是提供了第二个 SATA 盘位,同时也支持 40Gbps 的 USB4.0 接口,外接高速设备/扩展坞均可。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结束,深度评测的文章长度来到了6000+,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全面的了解 R9 6900HX 的小主机。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也希望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huafeng1103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4月8日 15:01: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iujiu.com/zhixun/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