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林外史》描写的众多人物中,夏总甲不是一个出名的人物,他出场的时间很短,连个名字也没有。
总甲是他的职务。
在明朝的时候,县里的管理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然后数十家组成一个甲,设甲长一名,而总甲就是甲长的总领导。总甲是连接乡民和县令之间的重要纽带。所以,在乡民面前,总甲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夏总甲也是薛家集的农民,担任总甲这个职务刚刚一年的时间,虽然不是什么官,但是能和当官的打交道,所以在薛家集就是当然的领导人了。
新年正月初八,薛家集的村民们集中在村口的观音庵里商讨闹龙灯的事情。夏总甲作为重要人物,自然是最后出场了,在众人都到齐了之后,夏总甲来了:
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
这个形象确实不怎么样。长相没办法改变,关键是穿戴也太不讲究。但是,这不影响他在村民面前吹牛。
夏总甲进来之后,一屁股就坐在上席,然后开始给村民们吹牛:
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哪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第一句就把自己跟眼前的农民区分开了。
要知道,夏总甲担任总甲刚刚一年的时间,在一年以前还是整天务农的农民,现在上来第一句就把自己和农民区分开。显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其实,只有身份差别不大的时候才需要显示,真正差别大的身份是不需要刻意去显示的。
然后因为吃酒席而昏头晕脑,这绝对能让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酒席的村民们羡慕至极。
关键是自己还对这种状态不满意。
先抑后扬、明贬暗褒,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这就是标准的凡尔赛体呀!夏总甲已经把这种文学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请夏总甲吃饭的三班六房都是些什么人呢?
三班六房:明清时期衙门中吏役的合称。三班是皂班、壮班、快班,都是差役,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壮班做力差,快班司缉捕;六房是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都是文书小吏。
这里面没有一个官员,都是小吏,这就能让夏总甲在众人面前吹嘘一番了。
并且这些人还并不是真的都请他吃饭。
比如他的亲家申祥甫当场就给他揭穿了。
申祥甫道: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
夏总甲道:你还说哩。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一个得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就像今日请我的黄老爹,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他抬举我,我若不到,不惹他怪?
申祥甫道:西班黄老爹,我听见说他从年里头就是老爷差出去了。他家又无兄弟、儿子,却是谁做主人?
申祥甫毫不留情,当场就拆穿了夏总甲的谎话。黄老爹出差了,就没在家,谁请你吃的饭?
被拆穿的夏总甲不慌不忙,立即就圆了回来。
夏总甲道:你又不知道了。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爹请,李老爹家房子褊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上。
真的假的,村民们才不管那么多,顶多就是听你吹吹牛,一笑而已。
夏总甲出场时间很短,只是在薛家集村民会议上出现了一会儿,吹了吹牛,安排了闹龙灯各家凑的份子钱,又给申祥甫推荐了一个私塾老师——周进。之后就是出现在背景中的人物了。
在第二回的结尾处,周进在薛家集教书,因为为人老实,受到村民排挤,早就想把他解聘,顾忌夏总甲的面子。一年后,大约是周进没有给夏总甲送礼,夏总甲也嫌弃周进呆头呆脑,不知道常来承谢,由着众人把周进辞了。
在第七回,薛家集的荀玫已经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工部员外郎,荀老爹去世,荀玫回家奔丧。这时,申祥甫已是死了,他儿子申文卿袭了丈人夏总甲的缺。
其实,在《儒林外史》的众多人物中,大多数人都是夸夸其谈,吹起牛来不要命的人。
比如严贡生,范进考中举人之后,和张静斋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正巧汤知县不在县衙,严贡生瞅准这个机会备下酒菜招待范进和张静斋。
在吃饭的时候严贡生夸夸其谈:汤知县上任,初次到高要县,众人在路边迎接的时候,汤知县向严贡生所在的地方看了一眼。第二天严贡生去县衙拜访汤知县,汤知县赏了他了两碗茶。
严贡生和汤知县的交往仅此而已,就让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了大半天,好像自己的汤知县是莫逆之交。
严贡生的这种吹牛只是让别人听的,借此在陌生人面前给自己长长脸,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吹的牛。
在严贡生因为两件小事被告到汤知县那里的时候,汤知县认为这种事丢了读书人的脸,差人缉拿严贡生,严贡生得到消息,一溜烟跑了。压根就没敢去见一下汤知县。
在《儒林外史》中,这种吹牛的人很多,可是,能像夏总甲这样,出场时间短,又吹出新高度,吹出凡尔赛体的,只有夏总甲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