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天寒地冻,万物沉寂,动物冬眠、植物枯萎,人体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生理机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冬天更应该好好保养身体,做好健康防护措施。皮肤干裂、心情郁结、手脚冰凉、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等问题,都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了产品的开发思路。
冬日暖饮
冬天是饮料销售的淡季,由于气温寒冷,面对冷冰冰的饮料,消费者更倾向于温暖的热饮;有数据显示,54.7%的消费者冬季会选择热饮,因为更符合身体与心理的双层需求。于是,近年来的冬季,暖饮赛道逐渐热闹起来,行业规模也迅猛扩张。根据GlobalData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热饮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593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21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3%;在中国,热饮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热饮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2022年的冬季,众多品牌纷纷推出暖饮新品,抢占秋冬暖饮市场。可口可乐生姜+汽水回归,三得利上新蜜香系列、利趣奶茶系列等多款暖饮,奈雪的茶首推瓶装植物热饮奈雪暖茶,农夫山泉旗下品牌打奶茶推出铁观音奶茶,可可满分推出PET瓶装的热饮无糖椰乳,冲击波推出可加热的玉米汁,豆源和也上新多款豆浆产品等,品类涵盖豆浆、果汁、原味茶饮料、奶茶、咖啡、杏仁露、玉米汁等。暖饮产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便捷化、健康化的多样需求,同时也弥补了因季节带来的市场损失,以平衡销售的淡旺季。
虽然市场火爆,但是暖饮产品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保质期缩短、加热影响有口感、包装受热稳定性、温度控制等,如何保证暖饮终端销售的食品安全且品质不受影响,成为各大饮品企业的新挑战。同时,冬季暖饮也需要将保暖与养生需求相结合,除了低脂、无糖、无添加等概念外,功能化的卖点也不可缺少,另一方面产品口味应当更加全面,消费场景不断扩展,逐渐削弱季节性限制。如可可满分的无糖椰乳采用新鲜生榨的印尼椰皇,产品0糖、0果糖、0反式脂肪酸;奈雪暖茶添加蜂蜜、红枣等药食同源原料以及永福罗汉果汁,生津润喉,主打低糖低卡;可口可乐生姜+汽水,主打暖心暖胃等。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们愿意为更佳的产品体验付出更高的价格。自热饮品需求空间依然巨大,只要需求还未被满足,就仍有无限的市场潜力。
功能性饮品
一、保湿护肤
冬季气候寒冷且干燥,为了减少对能量的消耗,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慢,汗腺皮脂腺的排泄和皮肤表面的油脂也逐渐减少,从而加快了皮肤水分的蒸发,让皮肤变得异常粗糙,抵抗力不断减弱,因此容易引起皮肤的干燥紧绷。除了日常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保湿外,还能够通过饮食来改善。
常用的食品原料:雨生红球藻(卫生部2010年第17号公告)、透明质酸钠(卫生部发布第12号公告)等新食品原料,胶原蛋白,花果来源抗氧化剂,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C)、大枣、蜂蜜等。
二、情绪健康
冬季天气候寒冷、阳光微弱、景物萧瑟,往往会使人无形中感到精神上的压力,陷于郁郁寡欢的情绪之中,从而忧郁沉闷,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寒冷也会使肌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导致贪睡多梦、睡眠质量差、无精打采。冬季忧郁症的发病并无明显的遗传因素,其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特别是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减少,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根据欧睿国际的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1/5的消费者表示在关注悲伤情绪,并且这种情况在经历严寒冬季的国家愈加强烈。
常用的食品原料:褪黑素(在中国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GABA(γ-氨基丁酸)(卫生部2009年第12号公告)、磷脂酰丝氨酸(PS)(卫生部2010年第15号公告)、吡咯并喹啉醌(PQQ)(卫生部2022年第1号公告)等新食品原料,L-茶氨酸(卫生部2014年第15号文件)、藏红花提取物(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氨基酸成分(如甘氨酸、丝氨酸、L-色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等)、维生素类(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缬草、百合、酸枣仁等。
三、保暖驱寒
手脚冰凉在冬天已成为很多人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气温降低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引起手脚特别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从中医角度讲,大多数的手脚冰凉人士是由于阳虚体质所致,如果在添置保暖衣物之后,手脚仍然感觉寒意,就应该注意是否出现了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除了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避寒外,人们也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
常用的食品原料:生姜、辣椒、芝麻、花生、洋葱、山楂、枸杞、茯芩、红枣、L-瓜氨酸等。
四、清润养肺
冬季天气寒冷并且干燥,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的人群增多,原本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的情况。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畏热畏寒,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燥邪加上冷空气刺激,极易导致肺部疾病发生,因此冬季养肺润肺十分重要。
常用的食品原料:雪梨、罗汉果、山药、银耳、莲藕、柚子、甘草、枇杷叶、蜂蜜、陈皮、百合等。
五、缓解关节疼痛
冬季是关节问题频发的季节,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关节易受寒,局部微血管就会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就容易引发关节炎。因此,秋冬季节对关节的保护尤为重要。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阿里健康、钙尔奇发布的《骨关节健康白皮书》指出,关节问题与生活习惯及气候息息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长时间在办公室久坐、长时间的阴雨季节和入冬时的气候转冷是引起关节不适的前三位场景。
常用的食品原料:透明质酸钠(卫生部发布第12号公告)、磷虾油(卫生计生委2013年第16号)等新食品原料、胶原蛋白、姜黄、维生素类(如维生素D、K2等)、矿物质(如钙、镁等)、大豆异黄酮等。
六、提升免疫力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相对衰弱。特别是平素畏寒手脚发凉的阳虚体质的人群和年老体弱、怕冷、夜尿偏多的老年群体,冬季更易免疫力低下。
常用的食品原料:
新食品资源——益生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卫生部2008年第12号)、副干酪乳杆菌(卫生部2008年第20号)、植物乳杆菌(卫生部2008年第20号)等)、低聚糖类(如低聚半乳糖(卫生部2008年第20号)、低聚木糖(卫生计生委2014年第20号)等)、蛹虫草(卫生计生委2014年第10号)、雨生红球藻(卫生部2010年第17号公告)、雪莲培养物(卫生部2010年第9号)、人参(卫生部2012年第17号)、线叶金雀花(卫生计生委2014年第12号)等;
药食同源原料——枸杞、黄精、茯苓、大枣、山药、阿胶、当归、葛根、沙棘、紫苏子等;食品添加剂类——大豆磷脂、壳(寡)聚糖、番茄红素、大蒜油等;
普通食品原料——牛初乳、蜂王浆、螺旋藻、大豆分离蛋白、松花粉等。
七、减少腹部脂肪
冬天是存储脂肪的季节,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到了冬季,人体会自然的储存脂肪把能量囤积起来去抵御寒冷;在加上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人们的运动积极性逐渐降低,就更容易引起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除了加强运动、减少过多能量摄入外,也可以通过饮食来控制体重。
常用的食品原料:荷叶、山楂、绿茶、L-阿拉伯糖、白芸豆提取物、菊粉等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观念也开始由物质生存问题转化为品质生活问题,作为一切追求的前提。健康这一话题也重新被审视和定义。由于人们总会有千变万化的功能需求,并且每个季节人们都会出现一些季节性的健康问题,因此根据不同的季节特性,针对性的推出不同的功能性食品饮料,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布局市场并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