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字不好看(为什么写字很慢还很难看)

2023年4月14日17:51:42为什么写字不好看(为什么写字很慢还很难看)已关闭评论

很多学生练字多年,却始终有一个困惑,就是:

写字慢时还挺好看,写快了就变形难看

知乎上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说明了这个困惑的普遍性:

1,高三文科生,写字很慢,写快了就紧张、飘、抖、变形,怎么提高写字速度?2,练习书法的,如何保持在大量和快速书写需要下(工作学习上的笔记),字保持不难看变形?3,字体应该怎么练 写字太慢 写快了字就变形了 怎么练?4,我认真写字好看,但是太慢,考试的时候,时间来不及就写得很丑,有办法缓解吗?5,练字时能把字写好,但日常书写控制不了该怎么办?6,为什么练字时字写得很好,平时书写时却很难看呢?7,一旦字写得快了就很难看怎么办?

本文从笔迹学的角度,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

01 几种书写的概念(日常书写,书法,混合书写,直接书写)

文字有两种功能:

交流信息的实用性功能。艺术表现功能

这两类功能,对应了两类书写,分别是:

日常书写(实用性):以记录信息为主要功能,其目标是准确性速度,应用于考试、课堂笔记、便签、会议记录等场合。书法(艺术性):以审美、艺术创作为主要功能,其目标是美观性,应用于艺术创作和比赛展示等场合。

下图显示了日常书写书法的笔迹(本文的书法一般指楷书)。

图片引自《硬笔书法五十讲(钱沛云)》

启功是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非常美观,但是日常书写却很普通,如下图所示。他并没有把笔法融入到日常书写中。

启功日记

日常书写又可更细致地划分为两种:

混合书写:有的学生学过书法,想在日常书写时也把字写得好看一些,从而提高卷面分数,于是把美观性的笔法带入到日常书写中,追求又快又好,便走入了混合书写(后文会列举一些案例)的范围。直接书写:有的学生没有学过书法,也没有把字写好看的念头,或者学过书法却不在日常写字时运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怎么就怎么写,即直接书写。(上面第一个图就是直接书写)

综上所述,总共有3种类型的书写,分别是书法、混合书写、直接书写,前两者属于美观性书写,后两者属于日常书写。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几种书写的关系

02 从物理学角度看混合书写

有人可能会问,练书法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日常书写的美观性。熟练后,不就可以做到又快又好了吗?为什么有的书法家写字又快又好呢?

接下来,我们用物理学受力分析研究书写行为:

写字时,手对笔施加的作用力包括两个方向垂直力水平力。对于直接书写书法(以硬笔书法为例)和混合书写来说,两种作用力的分配比例是不同的。

直接书写(如图绿色箭头):垂直力的作用是提供摩擦力,让墨汁留在纸面上,而水平力的作用是提供速度,让笔尖前进。二者的比例,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但对于同一个人,习惯性的比例是固定的。书法(如图蓝色箭头):垂直力除了提供摩擦力之外,还要额外增加一部分以提供轻按等笔法所需的压力。水平力除了提供速度之外,还要额外做出回锋等逆于笔画方向的动作。这两部分额外增加的力,都会消耗书写能量,降低书写速度。所以,写书法比日常写字要慢一些。而且,很多笔法并不属于汉字书写规范。混合书写:为了兼顾美观性速度两个目标,既要把各种笔法做到位(垂直力增加),又不降低速度(水平力不减少),从物理学上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增加合力,但是,增加合力意味着耗费更多的能量(相当于连续亢奋加班),是非常辛苦的,也很难长期坚持。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很容易就能明白,混合书写直接书写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短跑跨栏跑的区别,短跑主要在水平方向用力,跨栏跑要额外在垂直方向用力。对于同一个人而言,无论如何努力,跨栏跑一定比短跑的速度慢。

如果说,混合书写为了提高美观性,仅仅是降低了速度。那么,这是一种有得有失的折中方案,便不值得我们花力气去深入探讨。

但是,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研究发现,混合书写会影响书写者的心态、性格、能力,从而降低学习成绩

下文详细解读。

03 混合书写的误区

现在混合书写的学生很多,我粗略统计,约有20-30%的比例。

与他们交流后,我发现他们的认识上普遍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字美观,有利于卷面分数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卷面分数,想把字写得美观些,认为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我在这个文章「高中生把英文写成印刷体有用吗?」里仔细讨论了字美观与卷面分数的关系。高考阅卷老师,并没有要求字美观,而只是要求字准确,请看高考阅卷老师的回答。

高考阅卷老师坦言:偶尔看到写得一手正楷字却一字没着答案边的同学,总是扼腕叹息,明明那么认真,却答不上,可惜了那么认真努力。

我们知道,把字写美观(需要书法笔法)比把字写准确(遵守汉字书写规范),要困难得多,而带来的收益却未必有那么大。与其耗费大量精力去练字,还不如把精力用在学习内容上更实际。

需要注意的是,准确度是一个很宽的范围,我们假设准确度从0分到100分分布,0分是完全看不懂,100分是印刷体,60分是及格,60分是什么水平呢?就是你找几个人来看你的字,识别准确率都能达到100%。注意,这时候你的字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没到印刷体的水平,甚至有的笔画还是错位的,但是不影响人工识别。考试字体达到60分就行了,再提高准确性,难度就很大了,需要更多的训练时间。

第二个误区:写字是小事,混合书写不影响学习成绩

笔迹学认为,笔迹性格和能力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笔迹,是人在纸面上的行为特征。能力,是人在生活中的行为特征。笔迹与能力,是互相反映、互相影响的关系。短期的混合书写(如考试时刻意写好些),一般不会影响能力。长期的混合书写(日常作业和课堂笔记),不仅会降低书写效率,改变行为习惯,也会降低多种能力,如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为什么混合书写会降低能力呢?接下来仔细讨论一下。

心理学有个注意分配原理: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能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操纵机械的工人,一边观察仪表,一边控制和调节操作,有时还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正如上面所说,一般人都能将注意分配给不同活动,而不感觉到疲劳,比如,一边吃饭一边读书,一边走路一边说话等,这些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注意分配有一个条件,就是两件事不能都是复杂的。比如,没有人能一边说话一边读书,一边说话一边写字。

写字,是一项复杂的综合运动,它的基本要求不仅包括速度准确性,还包括稳定性连贯性等目标,这些目标都需要分配注意。

在笔迹学中,这些目标分别对应不同的能力。

速度——思维速度稳定性——注意力;连贯性——逻辑思维能力

直接书写时,大脑已经非常辛苦了,稍不留神,就会写错字。更何况,在某些场合(如考试),大脑还要思考书写的内容,相比于抄写,大脑更容易疲倦。

我们再看看混合书写,它相比于直接书写,额外又增加了一项目标——美观性。追求美观性,需要笔笔留意着复杂的笔法,意味着消耗更多的注意资源。一心多用,精神内耗,难免会降低大脑对其他目标的注意水平。长期如此,就会降低某种能力。

下面,我们全面比较直接书写混合书写的几种目标(准确性是共同的必要目标):

直接书写的目标:连贯性、稳定性、速度。混合书写的目标:连贯性、稳定性、速度、美观性(多出来的一项)。

混合书写比直接书写多了一个目标美观性。

混合书写的美观性目标,要消耗一部分注意资源,挤占其他目标的注意资源。

在观察了很多案例后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的书写者,被挤占的目标未必相同。有人损失了注意力,有人损失了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们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下面是2个混合书写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书写者矛盾的行为:

用笔法提高美观性(蓝色箭头)用快速线条提高书写速度(绿色箭头)导致线条稳定性下降,意味着注意力下降红色箭头

混合书写导致注意力下降,男20岁。

混合书写导致注意力下降,男20岁。

还有人降低了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下面的2个案例,线条稳定性没有明显下降,书写者为了结构更美观,收笔多有停顿,笔笔间断(蓝色箭头),降低了书写的连贯性,即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绿色箭头指向加快速度之处。这种时快时慢的行为,会导致情绪不稳定

混合书写降低逻辑思维能力,男20岁。

以上4个混合书写的案例,都是书写者的日常写字方式。

就我个人感觉,他们的字并不美观。其实,只要放慢速度,他们肯定会写得更好。

可见,混合书写不仅降低了能力,也未必达到预期的美观性目标。

04 进一步认识混合书写

4-1,性格模仿问题

很多人在学习书法时,忽视了个性模仿的问题。

简单地说,书法是写别人的字。初学写字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然的字体,那是每个人独特行为习惯的表现。

而书法字体,是古人总结经验形成的,是别人的习惯性字体。

模仿别人的字,就是模仿他的行为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他的性格。如果书写者与书法家性格差距大,模仿难度就大,会消耗非常多的心理能量。

(注意,并不是所有人练习书法都有性格模仿的问题,少数天然与书法家性格接近的人,就容易成功。)

4-2,性格纠结,精神内耗,诱发强迫症

正所谓:积行成习,积习成性。

混合书写的人,不仅在写字时同时追求多种目标,也慢慢把这种行为习惯带入了潜意识与性格之中:

一方面,想追求完美,认为自己在努力,应该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另一方面,总是达不到预期目标,隐约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又找不到原因。这就是纠结与内耗

长期纠结,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比如说(并非所有人都有以下特征):

外在表现和内在实力不一致:重视形式,仪态大方,事业初期容易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但是,事业后期实力不足,令人失望。他们自己也很无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满足: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应该取得更多的成绩,但往往事与愿违,难以获得满足感。知足才能常乐,如果对自己的字总是不满意,怎么乐得起来?强迫症:有的人会过分追求完美,陷入强迫症之中。比如,写得不好就反复擦改。强迫症的其他症状很多,详情参考「如何缓解强迫症?」。心理软弱: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浪费了很多的心理能量,让他们没有力量去应对困难的挑战,在遇到重大事件时,心理素质不佳。自己心理不够强大,也很难安慰别人。循规蹈矩:总想把字写的像印刷体(不是书法字帖),形成了中规中矩的性格,做事遵守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过于循规蹈矩也不是好事,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一方面灵活性不足。情绪不稳定:混合书写要求美观,笔法要想做到位,就需要花更多时间,速度难免会降低。混合书写同时又要速度快,于是不得不夹杂一些快速线条。这就造成了忽快忽慢的书写习惯。映射到生活中就是情绪不稳定,容易着急或者发脾气。自我认知水平下降:由于书写者一直在写别人的字,相当于模仿别人的行为和性格,所以对自己的认识模糊不清。另外,线条压力不稳定,也会影响自我认知水平。详情参考「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无自知之明?」。

糟糕的是,混合书写是一个隐蔽的、难以察觉的原因

一方面,很多不懂笔迹学的心理咨询师、教师、长辈都没有意识到混合书写是一个问题。甚至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混合书写。在心理咨询时,如果仅调整生活的其他方面,而不调整混合书写,治疗效果就难以贯彻。另一方面,性格书写方式互相影响。混合书写者自己也不容易意识到,是混合书写导致了性格问题,还是性格问题导致了混合书写。

4-3,混合书写,不一定练过书法

混合书写,容易发生在练过书法的学生身上。

但是也不尽然,有些学生没有练过书法,只是看过某种华丽的字体(新潮的、可爱的、卡通的字体等,并非书法字体),就刻意模仿其中的某些笔画。这些学生并未专门练习过书法,也不懂笔法。但是,额外的美观性追求,就属于混合书写了。

某可爱字体

4-4,混合书写,字不一定好看

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在主观上想把字写好看,但是客观上看,他们的字未必更好看,甚至有可能更难看。

下面是一个书写者间隔4年的笔迹,第一份笔迹是混合书写,带有一些提按的笔法。

学生甲的第一份笔迹,混合书写,男20岁。

第二份笔迹,是他纠正了混合书写后的笔迹。根据我个人的感觉,第二份笔迹更加美观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纠正混合书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初期,字会变难看,等彻底纠正过来后,字反而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混合书写所不具备的美感。

学生甲的第二份笔迹,直接书写,男24岁。

学生甲反馈,由于从小家长对书写要求较高,他习惯于一笔一画地写字,以至于线条稳定性(注意力)下降。经过我的提醒,他认为字好看没有那么重要,于是改为直接书写,调整一段时间后,注意力(稳定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连贯性)都提高了。

由于【字好看/难看】是主观性的标准,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

因此,我们不能将【字好看/难看】作为判断混合书写的标准,而要将是否有把字写好的意识和行为,且额外付出了心理能量作为判断混合书写的标准。观察者需要通过笔法和一些修饰性线条的细节来判断。

4-5,混合书写,不一定是缺点

混合书写(修饰性)有不同程度的区别。由重到轻列举几种情况:

每一个笔画,都运用垂直方向笔法,容易画蛇添足,降低能力,影响学习工作成绩,建议纠正。每一个笔画,都运用水平方向修饰线条。重视外表,或虚荣心强(虚荣心不一定是外在的,也包括内在的)。每一个字,起笔或末笔轻微修饰。视情况,含义可能是爱面子,或爱整洁,或适度打扮。每几个字,起笔或末笔轻微修饰,属于锦上添花,给生活带来趣味和条理。毫无修饰者,讲究实际,务实,不做表面文章,生活或缺乏趣味性(代表性人物是作理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总之,不同比例的美化动作,表明了书写者生活中要花多少时间去做修饰性的行为。

需要说明,对于有些职业而言,如前台客服,销售等,适度的修饰性行为是正常职业需要。

有人学过书法,但平时写字不用笔法,只在考试或填表时,短期的混合书写,这相当于偶尔加个班,对心理影响不大。

4-6,广义的混合书写,修饰性线条,虚荣爱面子

前文说的混合书写,是指在日常书写时运用了书法笔法多指垂直方向用力)。

还有一些人,他们未必练习过书法,却运用了修饰性线条

所谓修饰性线条,是指在书写规范之外的、多余的、让字更好看的线条。

我们可以将修饰性线条视为水平方向用力的线条,它们在外形上令字体更加美观。(其实它们与部分书法笔法类似,我们暂且不做严格区分)

修饰性线条的心理含义是:书写者愿意多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令自己在表面上表现得更好。

如果修饰性线条的数量,程度轻,表示书写者爱整洁,或有条理。如果修饰性线条的数量,程度重,表示书写者有虚荣心,爱面子。

修饰性线条多,爱面子。

更多的笔迹案例,请参考「有什么方法能克制住自己的虚荣心?」。

4-7,少数人能兼顾速度和美观性

我们统计发现,少数感知力强的书法家和有文艺特长的人,可以写字又快又好,他们日常书写时,能够自然地运用笔法,并不感觉有负担。这类人的比例,不超过10%。

比如,郭沫若。

郭沫若的笔迹

某文艺工作者笔迹

他们一般都有文艺特长艺术欣赏能力感知力强,请参考「拥有强大的感知力是怎样一种体验?」。

感知力是一种天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经过大量训练,也不容易达到他们的水平,建议采用直接书写。

4-8,以前混合书写了,但现在写字很少,还有影响吗?

大多数混合书写的学生,都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习惯,而上大学以后,用电脑多,写字少。他们可能会问,既然写字少了,还需要纠正混合书写么?

笔迹学认为,人的各种行为的习惯是一致的(笔迹也是一种行为),既然你有混合书写的笔迹,就说明你也有前述的精神内耗、追求多种目标、强迫等性格。现在写字虽然少了,表示这些性格从笔迹方面表达的机会少了,但仍然会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表达出来,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所以,仍然建议纠正。

因为,我们要纠正的本质,不单是混合书写,而是行为习惯和性格。

4-9,不属于混合书写的特征

为了避免误解,本节解释一下不属于混合书写的笔迹特征。

混合书写的笔迹特征包括两大类:

1,垂直笔法(如提按等)。2,水平修饰(如某种起笔、收笔和圆弧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属于书写规范,具有修饰性,书写者有意追求美观性,额外付出了手工和心理能量

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不符合书写规范的特征都算作混合书写,比如连贯性,方向随意性等。一般来说,只要书写者自然书写,没有为了追求美观性而额外付出心理能量,就不算混合书写。

比如说,连贯性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表现,我们不必刻意避免。下面是一个连贯性高(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笔迹案例。

连贯性很高,不符合书写规范。不算混合书写,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表现。男25岁。

详情参考文章「怎么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强?」。

方向随意应变与变通能力强的表现,下面是一个方向随意(应变与变通能力强)的笔迹案例。

方向随意,不符合书写规范。不算混合书写,是应变与变通能力强的表现。女25岁。

详情参考文章「随机应变能力」。

4-10,书法艺术是有时间节奏的

有些艺术形式与时间节奏有关,比如音乐等,如果加快2倍速度播放音乐,就很难听。书法也是如此,写书法不能任意的慢,也不能任意的快。而混合书写就是加快的书法,打破了书法既有的节奏,导致书写者很难写得又快又好。

05 纠正混合书写——直接书写

有一句成语邯郸学步是说,一个人去邯郸学习走路,结果没学会,又把自己走路的姿势忘记了,最后不会走路了。我们就用这个成语作比喻:

对于没学过书法(没去过邯郸)的学生,我们建议直接书写:

直接书写:日常书写时,使用意识控制文字的内容和结构,用潜意识负责线条细节特征,也就是用最自然省力的方式去写字。如果字形太难看,可以临摹电脑楷体字。注意,不用临摹笔法,只临摹外形。

对于大多数学过书法的学生(去过邯郸),我们建议,避免混合书写,将书法直接书写分别进行:

书法:写慢一点,不追求速度,充分运用笔法提高美观性直接书写:避免使用意识去追求笔法和美观性,速度自然就提上来了。

注释:有些人长期混合书写,忘记了自然书写的感受,这种情况可以用邯郸学步来比喻:长期模仿别人的字,不会写自己的字了。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闭眼写一些字,看看在没有视觉参与和美观性追求的情况下,最自然的压力和速度是什么样的,找回自然写字的感觉。纠正混合书写不需要练另外的字帖,大多数人只需要改变观念,1分钟就可以转变为直接书写,书写很愉悦,产生畅快感。完全纠正混合书写的习惯,大约需要十几天时间。既然要纠正,就要贯彻执行,彻底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尽量做到一点儿混合书写的念头都不要保留,也不能在某些场合有选择地继续混合书写。

对于初中以上的学生,已经接受过足够的书写训练,能够理解什么是直接书写(即去掉笔法),只需要转变观念,练习几分钟就可以掌握直接书写。

如果你纠正混合书写后,字太难看了,那就回到小学教材里的字体,也是最适合直接书写的字体——电脑楷体字。

楷体,是一类字体的统称,包括毛笔楷体(欧颜柳赵等),硬笔楷体(庞田等)。我们说的电脑楷体,并不是毛笔或硬笔书法的楷体,而是一种实用性的印刷楷体。对于Windows系统来说,就是楷体(原名‘中易楷体’)、华文楷体、方正楷体等。这几种楷体差别不大,都是源自民国时期中华书局书法家高云塍(1872-1941)的设计。民国去古未远,能写馆阁体、印刷体的人比比皆是。高云塍的印刷体及字模甚得蒋某某推崇。但他也没有飘飘然以为天下第一。他肯定知道印刷体工匠字属于实用字体,其艺术性无法和当时的书法大家相比。据说,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白蕉、沈尹默都被邀请试写过印刷体字模,都不合印刷体的要求,因为书法家的楷书变化太大,做印刷体不适合。——印刷体楷书第一人高云塍为啥默默无闻,晋堂书画

这种实用性的印刷楷体,不追求艺术美观性(没有书法楷体美观),追求手写实用性(比宋体、幼圆、黑体容易手写),兼容了人的共性化特征(没有个性模仿的问题),是直接书写的最佳范本

再次强调一下,我们说的练习电脑楷体字,指的是只模仿其外形结构,不包括笔法,具体来说:

如果你单纯想纠正混合书写,则不需要临摹电脑楷体字,直接去掉笔法就可以了。纠正混合书写不是一两天的事,可能需要10几天,才能完全改变习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你的字会变得丑一些。如果你直接书写后的字太丑,想练得好看一些,提高卷面分,那么才需要临摹电脑楷体字,只模仿外形结构,不带笔法。练习步骤是,1,逐渐提高准确性,2,熟练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如果你接受不了直接书写的字变丑,想把直接书写当做用书法笔法去写电脑楷体字,那么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与混合书写没有什么分别了。

纠正混合书写的反馈

网友1(混合书写前感受):这种感觉困扰了我很久。我比较容易钻牛角尖,因为太想进步了,反而会停滞不前。每当我看自己写的字,都会觉得不够好,还应该写的更好。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够,但就是要强求自己改变点什么。有时候,我甚至不敢任由自己自然发展,因为我害怕挥出错,我会想着其他的方法是不是更对。网友1(纠正书写后反馈):觉得这样写挺爽的,虽然丑,但比较畅快,有一种不屑他人的标准,展现自我的感觉,有一种忘掉烦恼,放任自由的感觉。--------------------------网友2:您的文章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我不再苦恼于写字不端正,每次都强行一笔一画,写得怪里怪气。我更加放肆地发挥自己真正的字迹,让速度与流畅度大大提升,乃至于产生一种快感,书写就很舒适!

--------------------------网友3:纠正混合书写后,比以前爱学习了,强迫症也改善多了,社交恐惧也改善了。

网友3,混合书写

下面是纠正混合书写的笔迹(两份笔迹相隔20天)

网友3,直接书写

网友3,反馈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反馈,提高了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引自我写的《笔迹触觉与心理》一书。

您的赞同,会让我知道这篇回答的价值。谢谢!

酒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