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的方法、手段更加追求自然化、人性化、科学化。以此影响下,各校(园)结合自己的历史沿革、地域特点等,着力打造并形成了自己全新的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下面由我来与大家分享我们隆幼新植入的校园文化——农耕文化。
一、文化背景
曾几何时,我们徜徉在蓝天田野间忘我奔跑,曾几何时,我们尽情体会与大自然亲近的洒脱……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再也难觅儿时的乡村快乐,我们也好,家长也好,与孩子放肆欢笑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尤其孩子亲近自然地机会也越来越少。隆坊作为黄陵县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相对发达,大部分孩子虽然生在农村,但对农耕了解极少,对父母耕作的辛苦了解极少。为此,我们隆坊镇中心幼儿园依托地域特点,并结合我园活动面积充足的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和梳理,决定将农耕文化引入校园,并挖掘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落实生态课堂的理念,营造农耕环境,扩充幼儿园现行活动的优势,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了解农耕,懂得感恩、自主学习,收获快乐。
农耕文明孕育着对自然的崇拜,长期的农耕文明使中华民族对自然产生了天然的信仰。农耕文明包含了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两大方面,自然教育是知的教育,而劳动教育是行的教育,农耕文明就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农耕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是从人生起点开始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那么如何让幼儿园开展农耕文化教育,通过怎样适合的环境和活动来开展,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初探。农耕文化的要旨是:应时,取宜,守则,这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力求体现终身教育,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尊重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师生共同成长等先进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更是为农耕文化在我园入植提供了宗旨引领。
二、宗旨理念
以自然作为主导,我园确立的办园宗旨为:让自然成为最好的老师;办园理念为:让实践成为常态化课程。
大自然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朱熹说:格物致知。老子说道法自然。史蒂芬·科维说:大自然是统合综效的高手。历史名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大自然是我们整个生物界的老师。自然教育的核心理论是自然为师,以人为介,体验生态,释放潜能。在大自然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幼儿和自然的媒介让幼儿在三维一体的环境中体验感受、激发兴趣、快乐学习。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过程。实践中能够不断得到反馈,是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确立让实践成为常态课程的理念,就是要让幼儿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探索发现、满足好奇、释放天性、快乐成长。
三、三风一训
在农耕文化背景下,我们也同时深思推敲修订了我园的三风一训。即,学风:好问好动,谦让明礼;教风:应时取宜,和谐守则;园风:博爱笃行,崇真尚美;园训:团结奉献,传承创新。
1.学风:好问好动,谦让明礼。
好问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好动是儿童的天成,也是孩子成长的条件。谦让,即学会谦虚退让;明礼,即懂得、明白社会生活的文明礼仪。好问好动是顺应幼儿本性本,讲究教育规律,采取有效方法,而谦让明礼则是需要去引导和培养,更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要致力于向自然、向社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和素养水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比如我园幼儿过生日,基本上都是家长把生日蛋糕送到班级,由老师组织生日party,让幼儿从学会分享。孔融四岁让梨,他从小就懂得谦让。谦让可制止争端,柔和大爱可转祸为安,谦虚地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假如韩信当年能够学会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那么就可能不会发生被处死这样的事情了。对于明礼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无外乎是在告诫人要知行合一。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2.教风:应时取宜,和谐守则。
教风是对应学风二确立的。孩子好问,老师能及时的给予回应解答,谓之应时。孩子好动,老师能根据环境,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谓之取宜。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它是我们民族长期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的和谐、教师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幼儿及家长的和谐等。
守则是指某一社会组织或行业的所有成员,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对于幼教人来讲,我们最起码已要遵循的准则有《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
3.园风:博爱笃行,崇真尚美。
博爱笃行中的博爱是精神上的,笃行是行动上的,依然是知行合一的体现。而崇真尚美,崇,是推崇、追求、践行之意。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本性、本源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即客观真理;二是指人性的真诚、诚实。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崇真即是全园师幼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诚。崇真是我们在科学上追求至真,道德上追求至善的统一。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 尚美是隆幼人对心灵、语言、行为、环境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尚美与崇真互相呼应,互相补充。4.园训:团结奉献,传承创新。
唯有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唯有奉献才能赢聚人心,团结是一种精神呼唤,奉献是一种高境界之行动,团结奉献依然体现着知行合一的理念,能使我们教师对生活、对事业有更高的追求。
谈到传承创新,我们所定位的农耕文化,首先就是要传承一种农耕文明和其中所蕴含的民族优秀优秀品格,再依托农耕文明去寻觅、开拓更好的教育径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我们在传承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挖掘内涵,拓宽思路,依托资源,创新形式,担责履责,培养新人。
四、环境打造
环境不仅仅是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的背景,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课程或者说它就是一种课程,因而在创设它的时候应具有全面、多功能的作用。我园环境布置将紧紧抓住农耕文化主线,打造几个特色区域。
1.在缓冲区设置典型标志或浮雕,让人一步入大门,就能眼前一亮,心灵就能触摸到农耕文化的存在。
2.将园内西侧绿化区打造成一个农耕园,作为幼儿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3.中楼梯将呈现两部分内容:一是农耕故事神农尝百草、 社稷播种、 燧人取火、河图洛书等;二是历史名人农耕五祖(神农氏、伏羲、嫘祖、黄帝、大禹)和氾胜之、贾思勰、王祯、徐光启、袁农平等古今为农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介绍。
4.东楼梯主要呈现二十四节气及相对应的农事。如:立春,是春耕时期,立春告诉人们要开始备耕;惊蛰,表示地开解冻,搞好清园,做好耕播的前期准备;谷雨,提醒人们开始杂粮播种、苗圃接种……
5.在保教楼三楼多功能厅外空置区域建一个农耕博物馆,陈列石磨、耕犁、纺车、耧车、木镰、簸箕等,生动展现传统农耕、农家生活场景,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
6.各班教室根据小、中、大三个年级段幼儿的认知水平,是装饰一面反应农耕生活的主题墙。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我们把陈鹤琴,陶行知等我国本土儿童教育家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行业中,为了让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中有效表达,充分发挥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我园立足实际,克服困难,大胆突破,为创设更丰富的环境不断努力!
总之,我园将在农耕文化的主导下,利用乡土资源的丰富性和农业大镇的地域性特征,教师在具体搜集整合过程中,关注其制约因素,充分考虑乡土教育资源搜集整合的适合性,将自然教育资源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为幼儿学习带来重要机会。我们园所周围布满农田,确有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耕田的景象,我们完全能够充分自然资源,民俗资源,游戏资源,农耕资源等,为幼儿教育提供重要选择,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加大实践课比重,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坚持践行好问好动,谦让明礼的学风、应时取宜,和谐守则的教风、博爱笃行,崇真尚美的园风和团结奉献,传承创新的园训,让教育回归自然,让自然成为教育。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路上……
2022年 9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