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养生吃什么(处暑节吃什么食物)

2023年4月17日16:31:25处暑节气养生吃什么(处暑节吃什么食物)已关闭评论

【导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炎热酷暑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正式到来。那么,处暑节气养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气温将逐渐下降,所以处暑是一年当中气温由暑热向秋凉过渡的节气,此时早晚气温凉爽,午后天气炎热,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不过这说的是北方。此时的南方是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天气闷热,9月、10月都有可能再出现35度的高温,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秋天主收,因此,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以安神定志,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处暑节气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想要缓解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要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保证早睡早起。其次,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另外,伸懒腰,特别是下午感到疲乏时伸个懒腰使全身舒展,也有利于缓解秋乏。

处暑节气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并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为越冬做准备。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及各种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另外,夜间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处暑节气是气温下降的一个转折点,三伏已接近尾声,被夏天热坏了的胃口重新回来了。此时,在饮食上养生应以润肺健脾为主,以利于排除夏季郁积的湿热,减少秋季的干燥。俗语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意思是说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鸭肉,并且还要送鸭肉给别人吃,这样大家就都会健健康康的。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水消肿,清热生津的功效。配上具有消积祛痰功效的白萝卜,炖一锅萝卜老鸭汤,既可以缓解脾胃虚弱,促进消化,又可改善干咳少痰的症状。

处暑期间,清晨较为凉爽,已然出现了早秋的特征,但是白天的部分时间仍然非常炎热,同时天气干燥,这就要预防秋燥了。除了多喝水之外,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另外,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少食多餐。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向防寒保暖过度。但往往肚脐的保暖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因此护脐尤为重要,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即神阙穴),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0.5~1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也可将食盐或厚片生姜填满脐窝,再将艾柱放在脐窝上,点燃艾柱后进行施灸。

【本期专家】

计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及中医康复临床工作,擅于用针灸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系疾病,如神经系统中风、帕金森、偏头痛,骨科系统颈椎病、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科如带状疱疹、湿疹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酒剑仙